此處原本是台北捷運擺放售票機的地方,最近不知道要做什麼工程,而把售票機通通移到別的地方了。讓原本不是很明顯地連通道又再次映入大家的眼簾中,不過被一塊板子擋住了,可能很多人都看不出來後面其實有一個通往台鐵西門站的連通道。
最明顯感受台鐵西門站的方法就是,當你從捷運西門站前往人聲鼎沸的六號出口或是另一頭西門紅樓的出口,從捷運站出去時,都會先往上爬一點,再走過平坦的通道後,最後再往上爬才會抵達出口。這個平坦的地方就是台鐵和高鐵隧道的上方,所以一氣呵成直接座電扶梯到達出口的原因。
當初台鐵台北段在地下化時,很有先見之明,預見未來只有雙軌的地下段是不夠負荷的,所以興建南北兩座隧道,可以容納四軌以應付未來成長的乘客流量和班次,可以做到緩急分離,讓快車不會被慢車擋住,慢車也不會擋住快車。而且也訂立下台鐵捷運化的的目標,也就是像現在的捷運系統一般,縮短設站距離,設立捷運化車站
不得不說當初規劃的人是非常有遠見的。可是人算不如天算,沒有想到這個立意良好的構想竟然無法實現。原因是當初台灣高鐵也在評估要興建,當初普遍認為,台灣高鐵要在台北車站不會和台鐵的台北車站重疊,路線也不會共用,應該會另外尋覓新的地點建立高鐵台北站,路線也會另闢新線,因此在地下化的時候,完全沒有容納台灣高鐵的空間。
這中間的決策過程是如何現在似乎沒有詳細的資料可以查閱,總之最後不知道為何峰迴路轉,決定強行拿走台鐵的路線轉交給高鐵使用。有趣的是,這些地下化設立的通勤車站,都是設立岸式車站。也就是都設立在最外側,中間當作快車的通過線
類似圖片中這樣的配置,只不過有四線。被拿走一側的台鐵,只剩下單邊月台,意思是說,可能只有南下列車可以停靠,北上列車因為沒有月台可以停靠,所以必須通過,這樣的窘境。因此最後台鐵放棄在西門設站,西門成為緊急停靠站,只有發生緊急事件的時候,列車才會停靠。平常是不對外開放的。
如果搭火車有仔細看的話,其實從台北車站南下大約一分鐘的時候,可以看見窗外比較亮的地方,是西門緊急停靠站的避難指示,透過微弱的燈光,可以看見站體主要設施都已經做得差不多了,只是從未對外啟用。
另外當初還有另外一個通勤車站,稱為復興車站,在台北和松山之間。確切的位置我不清楚在哪裡,只不過聽人家說不是在現在的忠孝復興,比較接近國父紀念館站,正在興建的大巨蛋後方。
雖然這個世界沒有如果,但是如果西門站設立成功,西門應該可以分擔作為台北的輔助站,並且還有跟捷運藍綠兩線的優勢,幫助台北分擔過度負荷的人流,西門的發展應該會跟今天截然不同吧!
展望未來,即使台灣少子化趨勢不會改變,台北市憑著多年來政經中心的地位,即使未來中央政府遷都,台北憑藉著已經發展很好的優勢,仍會是人口最集中的地方,個人曾想過幾十年後台北車站無法擴建要怎麼處理,底下還有捷運結構,有可能保留結構之下拆除地上建築來重建嗎?看看現在超小的月台,只要月台上有設施物的區域,行人基本上沒多少可走動的空間,真的超級危險,我的想法是有可能的話台北站整個重建,樓高可往上拉,變成跟板橋一樣的二十多層大樓甚至更高也很不錯,在車站樓上經營百貨公司我相信國內百貨龍頭一定有興趣玩,還有一個可能我覺得也可思思考,目前中華民國立法院的開會地點其實是向北市府租用,前身為日本時代的第二高女(女子中學),戰後廢校,因為原始用途是學校,沒辦法提供國會議員足夠的辦公空間,所以立法院又在院區外設置多棟委員大樓,曾經有想過利用華山車站舊址新建新國會大廈,但被否決,若把台北車站結合國會大廈或許也是個好主意,高鐵通車後西部成為一日生活圈,延伸宜蘭方案也在規劃,若可延伸,搭配已經電氣化完成的台鐵升級快鐵,以後立委們要開會直接到車站樓上就好,這樣也便於中央機構人員聯絡更方便,就不用考慮遷都台中之類的問題,畢竟台北當首都這麼久大家也習慣了,但這棟大樓就變成移動超高大樓,,把國會的所有空間都包進去,以後立委們的生涯就變成搭著快速電梯穿梭各個樓層,香港立法會也有專屬的議事大樓,也是把所有功能整合起來,其實各縣市議會現在就是這樣了
回覆刪除沒有圖片,不然我想看看連通道在哪裡...
回覆刪除原來捷運站大廳跟台鐵月台是相通的
假設這個真的變成通勤站,那不就兩鐵共構了(若沒有高鐵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