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鐵最近在台北車站舉辦「鳴日-臺鐵美學復興FUTURE-RENAISSANCE」,向大眾宣告,台鐵現在開始除了交通運輸的實用性之外,也開始注重運輸過程的美學性質,將美學設計融入在運輸過程當中,讓搭乘火車不再只是前往某個地方的手段,更期望成為成為旅遊本身的目的。讓旅客在對於火車的印象不是看起來很厚重,內裝髒髒亂亂的,搭乘火車除了追求方便與速度之外,可以在移動的途中,感受到時尚、簡潔、尊榮等像搭乘高鐵一樣舒適的感受。
2019年12月23日 星期一
2019年6月2日 星期日
[台鐵]新豐站-靜謐而有活力的小站
新豐車站位於新竹縣的新豐鄉,是縱貫線上三等站的小站。但是由於近來地方不斷的發展,載客人數持續上升,原有的車站無法負荷持續上升的人流,於是車站在2014年改建以容納這些成長的人潮。目前車站僅停靠區間車和區間快車。
2018年7月4日 星期三
[台鐵]台中地面車站最後一天

車票:136次從台中開往板橋的普悠瑪號
2016年10月15日,這一天是台中線鐵路最後一天在地面上營運,再過一天,地面的鐵路即將完成他的任務,將肩負南來北往的城際列車和台中地區的運輸任務交棒給車站和鐵路,改變台中地區的軌道硬體、軟體、風景、人文、文化、都市發展等各個面向,進入一個新的時代。
(在這裡不免要提到差不多時間動工的桃園鐵路高架化,距離完工大概還要30年阿)
2018年5月6日 星期日
2016年10月30日 星期日
[捷運]台北捷運指標更換工程觀察
台北捷運正在如火如荼進行捷運標示更換工程,將原本以數字標號的路線改為顏色+車站編號。舉例來說,台北車站是板南線與淡水信義線的交會站,也就是二號線與五號線的交會站。原本要描述台北車站只能說二號線與五號線交會的台北車站,聽的人如果對台北捷運的路線圖很熟的話,想一下可能就知道台北車站在哪裡了,但是如果不熟的人可能就要先找二號線再找五號線,再找到他們交會的地方,這樣或許有一點麻煩。現在改用路線+車站標號就可以更精確地描述台北車站是紅線與藍線的交會車站,也就是R10或BL12。
數字編號與顏色+車站編號兩種方法各有利有弊,雖然我個人反對以顏色+車站編號的做法(原因有機會說明),但既然台北捷運已經決定了,也無法再說什麼。最近聽到善導寺與忠孝新生已經在更新了,善導寺已經全面更新完成,而忠孝新生還在更新中,於是特別跑去看一下。看了之後有一些心得。
2016年7月10日 星期日
[HSR]高鐵全線通車-高鐵南港站啟用
7月1日高鐵南港站啟用,也是台灣高鐵設站計畫中,全線通車的日子。包含去年通車苗栗、彰化、雲林和剛通車的南港,現在高鐵全線總計有12站。原本高鐵並無在南港設站的計畫,北部的終點站就是台北站。但是高鐵通車後發現台北站的車站太小,只有兩島四股,不利列車調度。而且台北站的月台偏小,沒有足夠的面積容納大批等待的乘客。南港原本只是高鐵列車的整備基地,經過評估之後,決定設立南港站。南港站在台鐵的南港專案中改建,改建之後,南港站成為台灣最大的車站,當初已經規劃好可以容納眾多的乘客,期待可以將台北東區的乘客分流至南港站,減輕台北站的負擔。未來如果台鐵的北宜新線通車(註:如果真的有那麼一天的話),南港是北宜新線的始發站。高鐵南港站配置三島六股,而且月台夠大,除了可以更靈活調度列車,也期待南港未來成為高鐵主力車站之一。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