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高鐵南港站啟用,也是台灣高鐵設站計畫中,全線通車的日子。包含去年通車苗栗、彰化、雲林和剛通車的南港,現在高鐵全線總計有12站。原本高鐵並無在南港設站的計畫,北部的終點站就是台北站。但是高鐵通車後發現台北站的車站太小,只有兩島四股,不利列車調度。而且台北站的月台偏小,沒有足夠的面積容納大批等待的乘客。南港原本只是高鐵列車的整備基地,經過評估之後,決定設立南港站。南港站在台鐵的南港專案中改建,改建之後,南港站成為台灣最大的車站,當初已經規劃好可以容納眾多的乘客,期待可以將台北東區的乘客分流至南港站,減輕台北站的負擔。未來如果台鐵的北宜新線通車(註:如果真的有那麼一天的話),南港是北宜新線的始發站。高鐵南港站配置三島六股,而且月台夠大,除了可以更靈活調度列車,也期待南港未來成為高鐵主力車站之一。
高鐵南港站早在四月初就已經履勘完畢隨時都可以準備通車。原本規劃五月或六月提早通車,但是後來台北站為了乘客安全要加裝安全門,為了工程及安全考量,仍在預定的七月一日通車(我一直不懂這中間有什麼關聯,還要請高手解釋)。雖然說七月才通車,不過六月初的時候,高鐵先開放車站給民眾參觀。當時我也趁大家端午節補班補課的禮拜六跑去參觀了。當時從捷運站轉往高鐵的通套還被施工圍籬給圍起來,不過我推測是南港車站本身在施作第二期工程,高鐵站應該已經施工完畢。所以只能先從另外一邊的電扶梯下去,先經過台鐵售票處再到高鐵售票處。一到高鐵售票大廳,明亮的採光給人很有活力而且很有效率的感覺,不論是在售票處的服務人員或是閘門的導覽人員個個看起來精神抖擻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看到有人走過去,不論有沒有需要服務,都會對人微笑示意。
售票大廳是可以自行參觀和派照的區域,而進入閘門後的付費區似乎要先預約或登記,由導覽人員帶大家一起進去參觀。但由於當天時間不是很充裕,因此就沒有進入付費區參觀,只有在售票大廳到處走走逛逛,拍個照片。其中我拍了兩張指標,高鐵的指標以黑底配白字為主,並且在下方邊緣都有代表高鐵的橘色。這樣一致的設計除了辨識性極高之外很清楚的告訴看指標的人:你正在高鐵的區域!指標上的中文字型統一採用蒙納繁黑,另外每個字都有些微的間距,不讓字看起來密密麻麻,看起來大方有大氣。最重要的是整塊指標只有文字的地方發光,而背景只是一塊純黑的板子不會發光,這樣不論近看或遠看就不會因為背景的干擾或是太亮而看不清楚最主要的文字。光是從指標就可以發現高鐵用心細膩之處。
到這裡不免就會想到才剛剛經過的台鐵售票處。不過最主要是介紹高鐵的部分,到最後文末再說。
7月1日當天一大早,原本想坐第一班發車6點15分的列車,無奈在床上與睡神奮鬥一陣,終究敵不過睡神的必殺技,直接無視鬧鐘吵鬧的鈴聲,被我當成催眠的安眠曲昏昏沉沉的又繼續睡了。直到醒來後坐台鐵的區間車到南港站已經7點多了。一到南港站,上次往高鐵售票區的電扶梯通道圍籬已經拆掉,映入眼簾的是大大的布條,寫著高鐵南港站通車啟用,值得注意的是旁邊還有高鐵南港站的紀念章,圖案是南港車站的大樓,下面有"0"與"1"代表者電腦科學二進位的兩個數字,彷彿告訴我們南港站的定位與未來的發展,與一旁不遠的南港軟體科技園區互相呼應。
到了售票大廳,原本預計看到一大堆人群將大廳擠得水洩不通,大家都想目睹高鐵新站的啟用,沒想到只有小貓兩三隻,大多數看起來都是一大早趕往南部的商務人士,根本沒有心情多看新落成的車站幾眼,表情一臉嚴肅。只有幾個看起來像是剛放假的學生,很興奮的拿著相機對所看到的一切猛拍照,看他們臉上堆滿笑容,一句話也不必說,也能猜測出他們喜悅的心情。
高鐵的列車行車資訊系統也隨著南港站啟用而翻新了。以往的列車行車資訊系統停靠站直接寫在所屬列車的那一橫排裡面,但是橫排的空間不是很大,因此每次想看完一輛列車的停靠站時,都要等那一橫條逐漸移動慢慢跑完,既不直接也不實用。新的列車行車資訊系統直接將所有的車站列出來,只要該次列車有停靠,便在該列車那排隊應該車站的地方打上一個點點,表示有停靠。這樣整體看起來不但比較清爽,而且也更加實用多了。只是新的列車行車資訊系統的配色與以往高鐵常用的橘色不同,改以綠色為主。甚至掛在牆上的以綠色代表南下,藍色代表北上(這很難不聯想到政治),不過就像只要看到藍色的指標或標誌就會立即聯想到台鐵一樣,這樣的配色雖然讓人耳目一新,卻很難與高鐵連結,感覺有點突兀。
看到月台上面大大的寫著「南港」兩個字,讓人覺得今天早起的目的已經達到了。看於到了車站的最核心區域--月台,月台是島式月台,每個島左右各一股,總共有六股,讓高鐵列車的調度更加靈活。目前看到高鐵的調度是這樣:直達車都在第三月台發車,而站站停或跳蛙式停車的列車在第二月台發車,第一月台是給抵達終點站的列車停靠。不過這只是我短暫的觀察,未必正確,這一段請大家看看就好。
在每隔幾個柱子的地方,可以看到充滿高鐵風格直立式的行經車站說明的指示板。相較於北捷和台鐵都用橫式的指示板列出行經車站,高鐵直式的指示板又是個讓人耳目一新的地方,大概是因為車站少才有辦法這麼做,如果像北捷或台鐵超多的車站,不知道會不會做到二樓去也列不完XD
不過在日本的JR,還蠻常看到這種直立式的指示板。因為JR行經的車站眾多,又要在一塊小小的板子上面標註所有的車站,整個板子看起來十分擁擠,不是很美觀。雖然我認為是個缺點,也是日式指示板的一大特色。
總而言之,高鐵的指示板還是依照標準的黑底白字,簡潔、大方,不失高鐵的水準,非常有設計感。
詳細參觀完車站的部分之後,當然不能忘記還有另外一個目的--搭車。我搭的這班是開往左營的直達車,由於我買的票是自由座,只能在10到12節車廂上車。上車的時候,整個車廂除了我之外,只有為一位小姐,整列車箱裡面就只有我們兩個人。偌大的車廂只有兩個人,彷彿是我們的專車一般,這樣心念一轉,就莫名的覺得非常開心。不過開心的感覺只到台北站就被一大群滿滿上車的人狠狠擊毀。到了台北站,車廂內的寂靜被一大群乘客的喧囂掩蓋。車廂內頓時多了許多生氣。
高鐵列車從南港到板橋和台鐵共用同一個隧道,因此走的路線和台鐵完全一模一樣,直到大約在浮洲車站那邊才慢慢爬出隧道,各自分手。因此中途一樣會經過松山、萬華台鐵有設站,而高鐵沒有設站的站點。因此在列車開往台北站的途中,可以看到當初鐵路地下化設立的光復、復興兩個列車緊急停靠站,高鐵在這兩個緊急停靠站打燈。列車經過的時候,第一次看到這兩個車站的真面目,雖然沒有甚麼特別的,但是看到傳說中的神祕車站迅速的從眼簾掠過
還是滿滿的感動。
(題外話:台鐵跟高鐵共用同一個隧道不是壞事,但是當初政府沒有長遠的遠光,把屬於台鐵的車站、隧道強迫分給高鐵,因此今日台鐵台北段運能無法提升,容易誤點的問題由此產生,未來會有更深入討論)
圖中左邊是高鐵為了慶祝南港站通車,只要起點站或終點站為南港站的乘客,可以憑票根兌換紀念品一份。據說是限量的只有3000份。我很幸運地拿到了一份。裡面是一個馬克杯,握把兩端一邊以高鐵橘色字印刷
「高鐵南港站通車紀念」一邊印刷著上述南港站紀念章圖案。雖然簡單,依然看起來非常有設計感,保持著高鐵的水準。
終於抵達終點站板橋站,結束了今天的南港站參觀之旅。從一個新的三鐵共構的車站抵達第一個三鐵共構的車站,途中雖然只有短短幾分鐘,連打瞌睡的時間都不夠,卻是大台北地區乃至全台灣的交通運輸重要的里程碑,花了眾人將近快10年的努力才取得的成果。
最後要提到的是前文所述的台鐵售票廳與高鐵售票廳的一點小感想。
先從外觀說明,相較於高鐵採光明亮,帶給人有活力、有朝氣的感覺,台鐵雖然同樣新穎,環境也是非常乾淨,但是並未適當利用燈光,給人的感覺就是陰暗、陰森的感覺。除非不得已,不然不會想踏進台鐵售票廳一步。再來是紊亂的指標,台鐵的指標都沒有經過設計,沒有統一的配色與審慎的選擇字體,大多是台鐵的深藍配色加上電腦內建的新細明體搭配上去之後就算完成了,完全沒有美感可言。
再來談談是人的部分。高鐵的服務人員個個目光炯炯,個個看起來有朝氣,主動服務客人,而台鐵的服務人員看起來就像沒睡飽,沒有什麼精神。當時我看到有一個阿嬤的悠遊卡不知道為什麼閘門感應不到,急得問旁邊的服務人員。台鐵服務人員愛理不理的,彷彿沒有聽到,阿嬤連聲的催促之後,才緩緩的走過來,還是沒有應答。這樣的服務態度,我想不論是誰都不會滿意吧。
雖然抱怨台鐵那麼多,但是台鐵的問題不只是台鐵的問題,而是全民結構性的問題。台鐵不像高鐵是民營化機構,是附屬在交通部底下的國營機構。決策時常常無法向民營機構那般追求效率,讓效益最大化,讓營業者與使用者雙方皆得益。台鐵受制於上級的行政機關,有時候上級機關沒有長遠的規劃導致台鐵競爭力不如人,有時候為了順應地方政府、民意代表的壓力,讓列車被迫增站,或者路線改建的計畫被操弄為政治議題,成為籌碼,讓雙方亂鬥的工具。這些都造成台鐵營運效率低落,新人不願進去、老人只能擺爛。
不過台鐵還是在自己可控制的範圍內盡了最大的努力,像是新設的浮州站、南樹林站、三姓橋站,台鐵漸漸在車站的外觀漸漸重視美感,讓每個車站都有獨特的造型,而不再是死板板的水泥塊。對於指標,台鐵也漸漸的在統一,並且更加明確看起來也更加舒適。
說到最後,這篇並不是要說台鐵有多差,尊崇高鐵,而是希望不只台鐵、高鐵,希望所有的軌道運輸包含北捷、高捷,還有未來即將營運的桃捷與中捷大家能一起變得更好,為提供民眾方便、快速的運輸一起努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